全国咨询热线:400-800-1891

俱乐部公告

让一周三练成为共识

2018-09-05

有家长抱怨孩子进步慢,一看孩子的上课轨迹,一周才一次课,难怪会慢。要知道,安排上课也是有科学讲究的。

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,运动的频度与锻炼的效果有直接关系。*合适的运动频度应该在上次锻炼的效果尚未消失前,进行第二次锻炼,也就是每周要保持三练,或三练以上(比如参加集训)。这样,每次锻炼的效果逐渐积累,就能够取得良好的进步。否则,两次运动的间隔时间过长,破坏了运动训练的连续性,就难以取得好的锻炼效果。

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,负责程序性记忆的小脑同样需要积极的运动刺激来建立有效存储。

不会轮滑的人一开始轮滑培训或者练习一个新动作时,是通过大脑来学习的。他会想,我的脚该怎么动,胳膊该怎么摆。这些信息存储在大脑,经过反复的练习,大脑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负责肌肉协调的小脑,存储下来。从这以后,大脑只要发出轮滑的指令就好了,小脑会告诉肌肉怎么去运动。而不用去想我该先抬哪只脚,朝哪个角度,以多大的力量蹬地。因为这些程序化的动作记忆已经存储在小脑,形成下意识的、自然而然的流畅举动。

我们形容轮滑高手达到“人鞋合一”的境界,就是因为他们的小脑里储存了大量轮滑技巧的程序性记忆。坚持长期有规律的积极训练,能使小脑变发达,使躯体肌肉系统能够完成更加精细的技巧性动作(运动员、舞蹈家、资深的外科医生都拥有超强小脑)。而如果练习时间间隔过大,小脑就不容易建立相关动作组合的程序性记忆,造成动作学习效率低下、运动技能差的表象,当然也浪费学费。

今年1月30日颁布的国内首部《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》指出,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,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、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。

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独立的正向相关关系,与每天参加1-2小时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学生相比,活动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前者的1.37倍。

三、3种安排上的误区

放任型:有的家长说,孩子上了几堂课嫌累,就没有再坚持。

这体现了两点:

一是家长对运动价值的认识不到位,没引起足够重视。

为了让孩子爱上吃饭,不少妈妈钻研厨艺、自学烘培,因为人不能不好好吃饭;

为了让孩子准时入睡,不少妈妈硬是练成了故事大王,因为人不能不好好睡觉;

而为了让孩子爱上体育运动呢?不少妈妈/爸爸没有作为,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拥有仅次于吃饭睡觉的生命意义。

二是家长自身也缺乏坚持的决心。

要知道,孩子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有很多的三分钟热度。它就像生火时点火的那根火柴,如果没有后面不断地加柴、扇风助燃,一根火柴所点着的小火苗当然很容易熄灭。所以,三分钟热度能不能变成持久的热情,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。

控制型:有的家长说,我们一周只能来上一次课,孩子的兴趣班和作业多的忙不过来。

对于每周被安排了四五种甚至八九种兴趣班的孩子来说,肯定有被迫接受的“兴趣”。家长往往强调,“将来社会竞争,哪一样差了能行?再说小孩子家懂什么。”

必须指出,这样的安排总体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。家长要明白孩子的时间有限,无法在每件事情上都同样的投入。阶段性的少而精,胜过长期的多而滥。哪一门学科都需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学才能事半功倍,指望孩子全面发展,根本不可能。


城市轮滑
孩子们都在玩的轮滑~
400-800-1891
客服热线:15001936752
官方微信